太鋼八十年

征文作品
首頁 >> 征文作品 >> 文章正文
我是礦山廣播員
來源: 峨口鐵礦 作者: 寒梅 時間: 2014-07-30
父親是58年第一批來到峨口鐵礦籌建礦山建設的老礦山人。我是出生并長大在峨口鐵礦最早的礦山娃。如果要填寫我的出生地這一欄,準確的說我應該填上“峨口鐵礦”這四個字。
50多年來,自己成長生活在這里,與峨口鐵礦同呼吸共命運,見證并親身經歷了峨礦從低谷困難走向興旺發(fā)達??烧f是:我與峨礦同呼吸。
當時礦山建設的條件非常差,運送設備、挖地打樁、人拉肩扛是常有的事,齊心協力的施工號子在工地時?;仨憽?嘀杏袠罚峦鼻埃瑧?zhàn)無不勝是礦山建設者的信念。工作條件差礦山人不怕,生活條件差,礦山人也不怕,大家拼的是一種敢打硬仗、干啃硬骨頭的精神,一種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苦干實干的精神。那時一個響亮的讓人奮進的口號、一個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榜樣,就能帶動和掀起“比、學、趕、幫、超”的工作熱潮和干勁。
在那熱火朝天的礦山建設中,我成為了礦山建設的鼓動者、助威者、宣傳者——太鋼峨口鐵礦廣播員。在那時廣播喇叭是最新潮、最前衛(wèi)的宣傳工具,而作為礦廣播站更是礦山建設指揮部的喉舌,礦山的決策從這里傳達給建設者們;礦山的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從這里宣傳出去鼓舞人心。我就是礦山建設的號手、我就是礦山建設的傳令兵。
“太鋼峨口鐵礦廣播站現在開始第一次播音”,這是我每天清晨6:30分向峨礦建設者們呼號的第一句話,每每這時20多歲的我心中就會泛起一種“我是峨礦人”的自豪感。在這時我向礦區(qū)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早新聞,讓礦山職工第一時間聆聽到國家大事;在這時我向職工們介紹礦山建設的工程、項目、進度;在這時我向大家介紹他們身邊的好人好事。我的任務就是用話筒把礦山最美的人、最先進的事宣傳到礦山的每個角落,說給每個人。
那時我們工作人手不夠,宣傳科的人員就采、編、播一攬子承擔。下現場到工段采訪寫稿就是我們的任務,宣傳工作現場的模范事跡,鼓舞大家艱苦奮斗就是我們的職責。每到現場和工段,我們這些采編人員就是最受歡迎的人,工人們常常會圍住我們七嘴八舌的告訴給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還有小發(fā)明小建議。讓我們去宣傳去反應。那時“吃苦耐勞”、“不怕苦累”、“先人后己”、“樂于助人”這些詞是我們稿件中常見的詞,在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這些詞一點也不夸大,反映的是真真切切的礦山生活。礦山建設者們住的是靠住山頭用石頭壘起來的“干打壘”房子,吃的是只有15%白面,每月28斤的供應糧??伤麄兊母蓜攀?ldquo;一顆紅心向著黨”、“小車不倒盡管推”。他們心中的信念是:我們是礦山主人。
有時遇到礦山建設某個項目趕工期大會戰(zhàn),峨礦的建設者們更是吃在現場干在工地,白班連夜班。當我們到工地采訪時,經常會看到很多干部、工人熬得兩眼通紅。那時聽到他們最常說的話就是:保質、保量、保工期,苦死、累死、也心甘。這是一種用語言難以表述的精神啊。遇到大會戰(zhàn),我們廣播站的礦宣傳車時常穿梭在工地上,車前插著紅旗,車身貼著鼓舞人心的口號,車頂上安著高音喇叭,每到工地一處,現場宣傳的是比武競賽的感人事跡和提前超額完成任務的好消息。
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這就是當時讓我這個礦山宣傳者最為感動的礦山建設者的精神,這種精神鼓舞著我去宣傳他們、去歌頌他們、去為他們揮毫潑墨弘揚他們。
了解峨礦,見證峨礦建設,從始至終我為自己從參加工作到退休一直是一名礦山宣傳者感到自豪、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