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鋼八十年

征文作品
首頁 >> 征文作品 >> 文章正文
車輪滾滾奔鋼城
來源: 復合材料廠 作者: 白降元 時間: 2014-07-29
我退休以前是太鋼大關山礦車隊一名汽車司機,在我的記憶里,車隊的同事們日日夜夜奔馳在河邊到太原的公路上,這條道路流淌著我們大關山車隊職工無數的辛勞和汗水。想起那些往事,至今記憶猶新。
作為一名司機,起早貪黑出車收車是常事。那時候,公司爐前的用料大多靠汽車輸送,刻不容緩,需要多少,必須送到多少。司機們常常天不亮就得騎著自行車從家里出發(fā),然后給車輛預熱、檢查車況、裝料、過磅,這一系列程序下來,才能出發(fā)。
夏天還好說,冬天里車輛預熱時間長,司機們更得兩頭摸黑。再加上當年河邊到太原的路況不好,出車途中,汽車發(fā)生故障時常有的事。輪胎跑氣算是小故障,若是發(fā)動機或油電路出現(xiàn)故障,而自己的修理知識解決不了,必須想辦法通知汽修班人員,這樣一來一往,時間都耗在路上了。那時候,通訊也不方便,心里總想著公司的用料和家人的擔心,那份焦急的心情只有自己能夠感受得到。每每遇到出車晚歸,愛人的埋怨少不了。司機們一出車,家屬們的心也被帶到了出車路上了。夜里,只有我們安全回歸,她們才可以安然入睡。
說實在的,有時候出車回來,一旦發(fā)現(xiàn)車輛有故障,必須當天找修理工連夜修理,否則車輛在路上拋錨,不僅耽誤原料及時送達,還得遭罪。不過,那時候我們車隊的職工都很團結,一人有事,別的司機只要遇上總會停下車來幫忙的,那份同志間的溫暖深有體會。
我記得有一年,我們車隊提出了“風雪無阻保煉鋼,斤兩不缺保用料” 的口號,事實上,我們車隊人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誓言。
一次大年三十,一場罕見的大雪覆蓋了大地。按正常來說,這是司機們在家保養(yǎng)車輛的機會,可是礦總調下了緊急指令,公司煉鋼急需用料,必須在12個小時內送到公司爐前。經過工段長和支部書記的迅速組織,并親自跟車開路,十幾臺滿載輕重燒白云石的卡車,就在雪天出發(fā)了。
為了保證安全,大家在出車前,給車輛輪胎加了防滑鏈,還帶上了鐵鍬等除雪工具。遇到急彎和陡坡,大家就提前下車用鐵鍬清除輪胎上的積雪和冰渣,給道路填土防滑,120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七八個小時。當大家把原料安全運輸到一鋼廠時,受到了一鋼廠領導的表揚,特別是聽到“雪中送炭”這四個字眼,大家心里有說不出的欣慰,渾然忘記了今天就是年關,需要舉家團圓過除夕了。
那個年代,大關山車隊臨時接受任務出車是常有的事。每一次出發(fā),只要是車隊,司機們都能彼此關照、團結互助,順利完成運輸任務。不僅如此,大關山人樂于助人的精神也在行車路上被傳為美談。
1987年初春,車隊司機李晨輝拉著一車材料由太原返回礦山途中,突然看到前方不遠處一輛大轎車濃煙滾滾,他立即停好車輛,拿出滅火器,沖了上去,大火熄滅了,他卻悄悄離開了人群。
后來,忻州電業(yè)局的人根據路人說看到車門上有“太鋼大關山礦”的字樣,來到大關山查訪致謝,大關山的人才知道李晨輝在出車路上做了好事??衫畛枯x在別人問起時卻說:“人們都說咱大關山好,我覺得很光彩。我們司機整天出門在外,不能給咱礦里抹黑。”
我們車隊的王超俊師傅也同樣做過助人為樂的事情,他有一次駕車返回礦山途中,遇到一輛面包車發(fā)生了車禍,車上有三人受傷嚴重,他和兩位裝卸工一起把受傷的人一個個背到自己車上,迅速將他們送到了忻州地區(qū)醫(yī)院。這就是我們車隊的職工,我一直以他們?yōu)閷W習的榜樣,一直為有這樣的同事感到自豪,因為他們的身上體現(xiàn)了李雙良式的敬業(yè)和雷鋒式的助人為樂精神風貌。
如今,我們廠的運輸方式發(fā)生了改變。白云石粉礦全部采用火車輸出,輕燒白云石運輸外委,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廠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公司,我希望輸往公司的原料不僅要質量好,而且要保供及時,為太鋼的發(fā)展做出礦山應有的貢獻。